原文标题:缠论解盘:京东方A(000725):神一样的公司,迷一样的液晶行业
本文摘要:大盘收盘3339.64点,微跌0.17%。今天说说京东方A(000725),今天收盘价4.9元,涨6.9%。京东方日线图:大阳线放量突破京东方股价从2016年6月份2.2元附近,涨至今天的4.5元,一年多的时间里,股价翻倍。京东方A2017… …
本文关键词:,
正文:
大盘收盘3339.64点,微跌0.17%。
今天说说京东方A(000725),今天收盘价4.9元,涨6.9%。
京东方日线图:大阳线放量突破
京东方股价从2016年6月份2.2元附近,涨至今天的4.5元,一年多的时间里,股价翻倍。
京东方A2017年9月26日晚间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62亿元至6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1.41亿元。业绩增长因公司产品良率及品质继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导入速度和出货比重显著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加之半导体显示行业景气度相对去年同期较高,前三季度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这是现在,名利双收了,以前京东方A可是A股“不死鸟”,“烧钱王”,“圈钱王”。是很多股民嘲笑的对象。
2010年京东方A亏损20.04亿元。在A股,京东方A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号——“不死鸟”。实际上,像京东方A一样的“不死鸟”很多,虽然长期亏损,但依靠政府补贴和变卖资产等非经常性损益,竟然练就“不死之身”,这也成为了A股的一大奇观。
2008年至2012年,从扣非后净利润来看,京东方A连续5年巨亏。但是,从净利润来看,2009年、2011年和2012年,京东方A却实现了盈利,从而也避免了被ST乃至退市的命运。拯救京东方A的是以政府补贴为代表的非经常性损益,这5年间,京东方A的非经常性损益高达67.55亿元。以2011年为例,京东方A本来要巨亏38.71亿元,但依靠高达44.32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最后反而盈利5.61亿元。
京东方A还有一个名号是“圈钱王”。除2001年上市之时募资9.75亿元外,2006年至2010年,京东方A又先后进行了4次再融资,募资总额高达248.24亿元。更令人震惊的是,2013年7月,京东方A公布定增方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95亿股—224亿股,拟募集资金净额高达460亿元,成为年内之最。
凭借着不断“圈钱”和“烧钱”,2013年京东方A终于步入盈利周期。不过,好景不长,2015年下半年开始,京东方A又步入新一轮的亏损周期,2015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公司分别亏损1.68亿元和7.95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京东方A虽然实现净利润1.41亿元,但扣非后却亏损18亿元。
这么说下来,大家可能会很奇怪,以前京东方连续亏损的时候,为毛政府一直支持,为什么不死?
现在怎么搞的突然盈利这么多?
京东从2004年成立一直到2016年连续亏损12年,那是因为京东是平台,这大家都看得出来,但是京东方到底是做什么的?不是做液晶显示器的吗?
液晶显示器也不是平台产品呀!
为毛那么烧钱?而且一直烧钱六七年?为毛现在三个季度就赚了65亿?到底为毛?
这个我也很奇怪,所以就各方搜集资料,终于找到原因。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物联网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核心事业包括显示器件、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
显示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2016年,BOE(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757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80%,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5万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全球创新活动的领先指标——汤森路透《2016全球创新报告》显示,BOE(京东方)已跻身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
19世纪后期,科学家就发现了液晶这种东西,196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开始把液晶用于显示技术。
1968年,RCA公司制成世界上第一个业绩显示模型。日本企业参加了发布会,得知此项新技术。就像90年代的马云去美国接触互联网触电一样,日本觉得这个技术以后大有可为。美国当时没有怎么当回事。
1983年日本才研制出2英寸的才是液晶显示器。
1988年,夏普、东芝、NEC等日本公司,都具备了生产大尺寸液晶屏技术。
1990年,全球95%的液晶显示屏都由日本生产。
先说一下,液晶屏幕的代际划分,主要就是切割出来的液晶面板大小。液晶产业各家企业之间的竞争,简单理解就是争相建设更高世代、可生产更大尺寸面板的生产线。
液晶产业按代际划分的特点,造成了独特的“液晶周期”。
当某一种尺寸的液晶面板进入市场以后,满足了某方面——比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需要。企业利润会猛增,其他企业看到此景,就纷纷投资生产这种尺寸的液晶面板。于是产品很快供过于求,价格大跌,各家企业的利润都骤减,甚至陷入亏损。
就这样液晶周期循环着,美国人发明但是没有捞到好处,日本人捞到第一代的好处,但是低谷期让韩国给强了去。
曾经几乎垄断世界市场的日本液晶生产企业,就是因为没能充分理解这种特殊规律,没有及时转变竞争方式,才给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的机会。
1993-1994年,液晶生产进入了第一个周期——价格下跌,利润大减。日本企业因为亏损,削减产量,于是一批液晶行业的日本工程师就失业了。
韩国的三星集团就抓住这个机会,在日本开设研发机构,招揽这些失业工程师,开始筹备液晶生产。到1995年,三星、LG两家企业分别建成了自己的液晶生产线。
以前的液晶全靠进口,技术全被人家垄断,京东方就是要改变这个局面。
液晶产业的竞争,主要是投资策略的竞争,敢于在液晶周期的低谷大举投资是关键。京东方就是摸准了液晶行业的周期特点,所以在低估期,企业亏损期,仍然持续大家投资,
目前,京东方在全国拥有11条液晶生产线,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是中国工业史上单个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额。京东方的出货量目前已占全球22.3%,超过了韩国LG,成为世界第一。
简单做个回顾吧,有一下几点总结:
1、现代电子产业,变化特别迅速。
所以,不要指望一步就实现预定的目标,可以从小处着手,一边赚钱一边投资研发,逐步养大这个产业。这是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教训。
2、眼光和格局才是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
无论是做产业,公司还是产品,还是股票投资,都一样,不能仅盯着前面是亏还是赚,必须做长远的打算。
3、昨天的成功可能是导致现在失败的原因。
这几年的商业巨变,很多人看不懂,看不懂腾讯这样的企业,看不懂阿里这样的企业,看不懂京东这样的企业,看不懂京东方这样的企业,以前嘲笑,看不起,现在是真的高攀不起呀!
以前的企业是徒步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往前走;现在是飞机式发展,先要花钱建设飞机,机场,跑道,然后在长长跑道上起飞,翱翔蓝天;以后的企业是火箭式发展,先在地面搞科研,耗费很多人财物,一旦成功,直冲宇宙了。
本文作者:二胎妈妈是超人HY,转载本文请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