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股份(富邦股份股票股吧) – 齐鲁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富邦股份(富邦股份股票股吧)

 2022-04-28 11:19:36
字号:

富邦股份(富邦股份股票股吧)

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作者 | 小鸥

编辑 | 小鸥

2018年开工两日,股市喜迎开门红,但年前股市的行情却不太好,基本没什么赚钱效应。尤其是12月中上旬,多数上市公司都有股价跌跌不休的烦恼,于是本来想减持的也都终止减持以自救,甚至搬来员工救驾。

“风云君,你说的不就是兜底式增持嘛,都玩过几回了,你怎么还觉得新鲜?”

兜底式增持当然不新鲜,新鲜的是不按常理出牌,呼吁增持却不兜底了。

一、呼吁增持不兜底,自己增持没诚意

2017年12月22日午间,富邦股份(300387,SZ)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王仁宗向全体员工发出买入公司股票倡议书,倡议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全体员工在坚持自愿、合规的前提下,积极买入富邦股份股票。

倡议买入的原因当然就是股价跌惨了:鉴于近期国内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本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及对公司管理团队的信心,对公司目前价值的判断及对公司股票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同,本着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

意思就是说跌到位啦,大家该建仓的建仓,该补仓的补仓了啊。

要说跌,富邦股份可能没有服过谁,股价像瀑布一样一泻而下,一年间跌去了5成,低点甚至低于股灾重创后的低点。

股价已经跌成这种死样子了,而且没有盘底之象,作为实控人之一的王董事长难免会有所焦虑,这个时候喊员工增持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王董事长没有走寻常路,以前的呼吁增持都是兜底式增持,而王董事长在倡议信中丝毫没有表露出兜底的意思。

以往我们看到的喊话兜底式增持的例子中有很多是大股东的股份已然到了“爆仓易”的级别,自己无力增持,便通过兜底的方式向外界透露出一下“股价不会再跌了,姆们有信心”。

(富邦股份 王仁宗)

王董事长没有说兜底,正在大家诟病自己不增持还不给兜底,到底对公司有没有信心的时候,12月25日,王董事长送出了圣诞礼物:

“计划于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内,以自有或自筹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不高于1,000万元人民币。本次增持拟以不高于22元/股的价格,适时实施增持计划。”

当前的股价是16.41元,按照增持上限1000万来算,约增持60.9万,占总股本的0.5%;同样按照增持上限1000万来算,此次增持计划至少增持18.2万,占总股本的0.15%。

也就是说如果股价不再往下跌的话,王仁宗增持的上下限分别是0.5%和0.15%,当然,如果增持金额低于1000万,下限还要更低,这个诚意好像不太足哦。

二、逆行的“勇者”

富邦股份属于化工行业,其主要产品是化肥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化肥助剂,化肥助剂的作用是改善化肥性能和品质、降低化肥生产能耗、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国内做化肥助剂的并不多,A股上市公司中更是空白,所以2014年富邦股份上市的时候是顶着“化肥助剂第一股”的光环的。

化肥助剂第一股也没让人失望,和众多患上“上市后业绩稀里哗啦往下滑”的综合征的公司不同,上市后富邦股份的业绩依然亮眼。

上市前后的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如下图所示:

虽然2014年净利润有一定的缩水,但整体的基调是昂扬向上滴,当然也是值得呱唧呱唧滴。

巴特,富邦股份的下游化肥市场可谓一片惨烈。

比如湖北宜化、云天化、四川美丰,从2014年到2016年扣非后的利润不是亏到裤衩都不剩就是大亏小赚,营收方面好一点的勉强不下滑,差的那就是大幅缩水了。

这几位都是和富邦股份有着良好关系的合作客户,而作为上游的富邦股份却逆大势有着相当不错的业绩表现。

在下游化肥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富邦股份如何独善其身的呢?

首先,主营收入的增长不是来自于提价就是销量的增加。如果你认为下游的客户的营收都那样婶儿的了销量增加的可能性不大,肯定是提价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确实,来自国内的营收并无太大变动,但是富邦股份眼界辽阔,志在四方,家已经冲出国门去欣赏更圆的月亮了。

三、看不懂的海外并购

在2014年以前,富邦股份的海外业务是在新加坡。2015年,富邦股份的境外收入大幅增加,是源于收购了荷兰的一家化肥助剂公司——荷兰诺唯凯(HollandNovochemB.V.)55%的股权,并订下了2016年、2017年、2018年每年收购15%的协议。

荷兰诺唯凯成立于1992年,是欧洲市场重要的化肥助剂提供商,产品侧重于尿素和硝基复合肥的生产,富邦股份的产品则主要用于磷肥和复合肥的生产。

下面是荷兰诺唯凯的相关财务数据:

风云君原以为成立了这么多年的公司资产规模应该很大,哪曾想竟是这般迷你,基本没什么固定资产,在这些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占比又很高,分别占总资产的占总资产的48.51%、61.88%和67.82%。

当然了这也和公司的性质有关,荷兰诺唯凯不生产任何产品,而是采用“OEM”的形式,产品都委托第三方生产,属于轻资产经营模式。

轻资产经营模式一般会采用收益法进行估值,这次收购55%股份,富邦股份付出的对价是1779.45欧元,合人民币约1.21亿。

又是高溢价,高溢价必然带来高商誉。此次并购对富邦股份产生了14,451.80万元商誉,高于交易价格是因为汇率的变动和2014年发放的现金股利。

注:之后公司认为四次收购属于一揽子交易,商誉应该直接按照100%股权确认,已经调整商誉为2.64亿。

在并购圈里混得久了,看到高溢价就会条件反射得想到高业绩承诺。巴特,这一把闪着风云君的老腰了,人家是没有业绩承诺滴。

虽然不太符合咱们熟知的套路,但人家是现金收购啊,乃们质疑标的完成业绩承诺的能力也没有用啊。

从披露重组草案到收购完成(2015年9月30日)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虽然当年并表的影响不是很大,巴特,股价还是蛮欢脱的。

(叠加指数反弹的因素,富邦股份涨幅超80%)

2016年5月,双方确认了第二期的15%股权的价款为人民币8037.19万元;

2017年10月,双方确认了第三期的15%股权的价款为人民币1.07亿元。

这两次,荷兰诺唯凯100%股权的估值分别达到了5.36亿和7.13亿。估值大幅上升,但诺唯凯的经营情况并没有什么飞跃。

2014年度至2016年度,诺唯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6亿元、1.68亿元、1.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20万元、3140万元、3410万元。

每年拥有10%左右的增长,根据约定的估值方法,剩下的股权价格和净利润是挂钩的。即剩余三个15%股权价款的确定是按照息税这就摊销前的利润(EBITDA)放大相应的倍数再按照EBITDA相对于2014年的增长幅度进行估值调整,最后再加上固定的金额,三部分共同构成15%股权的价款。

相应的倍数分别是12,13和15,这就是小增长撬动大估值了。但是从收购对价对应的市盈率来看,是一路飙升,第一次收购时的市盈率为7.8倍,第二次是17.06倍,第三次是20.92倍,业绩的增长远赶不上估值的增长,难道真的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一些?

人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是现金收购,不持有富邦股份的风云君也只能望月兴叹了。

富邦股份对于荷兰诺唯凯的收购素来有争议,但将富邦股份推到风口浪尖上的却是另外一桩收购。

今年5月,富邦股份发起了一次配股,配股所募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收购法国PST。法国PST是一家化肥助剂和多孔硝铵添加剂研发、销售的公司,主要市场也是在欧洲。

下图是2016年10月31日法国PST的资产负债情况:

(单位是欧元,不是万欧元 当前的汇率约为7.8)

(法国PST近四年的营收数据)

同样是轻资产公司,同样是现金收购,同样没有业绩承诺和补偿安排。

PST和荷兰诺唯凯的谜团也引来了监管层的注意,甚至有第三方调研公司称PST无研发无专利只有三个员工。

尽管如此,富邦股份依然完成了收购法国PST,并且给出了1.13亿的估值,增值率1323.23%。

拿到了两家海外公司的股权后,富邦股份称将对海外子公司进行整合:

Excuse me?荷兰诺唯凯只有几十万的固定资产,竟然还拥有较为领先的生产设施和原材料储存设施?

这样的神操作,风云君只能直呼看不懂了。

END/本文为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