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塑股份(佛塑股份经纬分公司)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储能网讯:客观来看,佛塑科技此时进军动力电池并不是最佳时机,想要在未来的动力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行业渐入寒冬之际,投建动力电池项目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机遇。
日前,佛塑科技(000973)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正式在广东河源市紫金工业园动工。项目建设年产8GWh,首期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2Gwh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生产线和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中心,预计将于明年10月竣工试投产,二三期项目将梯次推进。
佛塑科技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主要是想与其此前的新能源业务相结合,优化产品结构,为其疲软的业绩增添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公司向新能源市场转型升级。
然而,经历了前几轮的资本和产业疯狂扩张过后,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进入快速洗牌整合阶段。在补贴大幅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压力下,2019年动力电池产业寒风瑟瑟,当前已有大批电池企业主动或被动退出动力市场,明年还将有一批企业被淘汰出局。
客观来看,佛塑科技此时进军动力电池并不是最佳时机,想要在未来的动力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与此同时,这不是佛塑科技第一次布局动力电池业务。早在2015年,佛塑科技就通过增资并购的方式计划布局动力电池,但最终失败了。而佛塑科技再次进军动力市场,市场前期并不乐观。
新能源布局“三连败”
佛塑科技成立于1988年6月,公司于2010年确定了“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研发与生产”的发展战略,现已逐步形成以渗析材料、电工材料、光学材料和阻隔材料四大系列产品为框架的产业布局。
佛塑科技从2006年开始涉足新能源业务,先后布局锂电池隔膜、铝塑膜、锂电池等多个新能源业务,但发展情况都不理想。
2006年,佛塑科技与比亚迪成立了合资公司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辉高科),持股55%,主营湿法隔膜、涂覆隔膜,客户以数码类电池厂商,是国内最早的锂电池隔膜企业之一。
作为国内最早量产湿法锂离子隔膜的企业之一,金辉高科早期业务大幅增长成为佛塑科技的重要利润增长支柱。但随着国内隔膜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新能源补贴大幅下滑,锂电池隔膜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滑,金辉高科在隔膜业务上的利润也在不断下滑。
当前,锂电池隔膜市场竞争激烈,业务大幅萎缩、战略转型、亏损剥离、企业重组似乎成为了二三线隔膜企业的生存主旋律。而金辉高科未能进入一线梯队,当前在佛塑科技中业务占比也比较小,利润增长有限。
继隔膜之后,佛塑科技第二次布局新能源,并将目光瞄准了技术壁垒更高的锂电池铝塑膜领域。
据了解,佛塑科技铝塑膜项目从2008年开始立项,2008年至2011年初完成产品结构设计和关键性能突破;2011年至2012年中完成厂房建设、设备配套,进入产业化阶段;2012年中开始试产,并送重点客户进行批量试用评测,年初正式进行市场销售。
从进度来看,佛塑科技的铝塑膜业务似乎发展顺利,有望实现替代进口,打破日韩铝塑膜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然而,佛塑科技的铝塑膜业务实际进展并不理想,迟迟未能实现量产。
2016年4月,佛塑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铝塑膜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材料,目前该产品处于中试和市场开拓阶段,暂未大规模量产。
2019年3月,佛塑科技表示,公司的铝塑膜目前处于市场推广期,主要以3C数码电池客户为主,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处于评测阶段。
从2008年到2019年,历经10余年,被佛塑科技寄予厚望的铝塑膜业务依然处于推广期,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表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未来能否取得市场突破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此期间,佛塑科技第三次布局新能源,计划通过兼并购的方式快速切入动力电池市场。
2015年12月17日,佛塑科技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5亿元,向上海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简称德朗能)增资并购买其股权,持有其35%股权。并计划与德朗能和时空电动共同投资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
2016年2月,佛塑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13亿元加码锂电池业务。6月16日,佛塑科技发布公告称,因公司与合作方在《合作框架协议》有效期内未能就约定事项达成一致并签署正式法律文件,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这意味着佛塑科技收购德朗能股权以及投建动力电池项目的计划失败了。
重返动力前途未卜
佛塑科技三次布局新能源“失败”表明,新能源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在补贴进一步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压力下,将对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和客户结构等方面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此前相比,佛塑科技当前布局动力电池项目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2019年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急剧提升,大批电池企业主动或被动推出动力电池市场,市场参与者明显减少。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装机电量前十电池企业合计约41.1GWh,占整体的88.6%。前两家企业合计约32.81,占整体的71%。与此同时,前10月实现动力电池规模装机的电池企业仅30家左右,预计明年该数字还将进一步减少。
佛塑科技选择此时进入动力市场,其在市场和技术上面临的压力更甚于此前,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冲进电池装机排名前列的机会渺茫。
另一方面,当前方形电池在动力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圆柱和软包电池的市场占比明显下滑或增长乏力。
此前,佛塑科技与上硅所共同成立了石墨烯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中心,致力于石墨烯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及高分子膜材料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工作,重点攻克石墨烯宏量制备、石墨烯在锂电池中的使用、技术与产品转化方面等关键问题。
目前项目已建成锂离子电池中试生产线,完成3.3Ah能量型18650电池的中试验证,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并完成部分中试验证;完成1.3Ah高功率长寿命石墨烯18650电池的中试验证并进行中试生产,实现6分钟充电达到80%的容量。同时进行3.4Ah能量型电池的小试。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已有大批圆柱电池企业开始调整其市场策略,选择放缓动力业务积极转型进军非动力市场,普遍对圆柱电池在未来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持悲观态度。
而佛塑科技选择圆柱电池作为其竞争动力市场的产品,使其在未来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前途未卜。
原标题:佛塑科技重返动力电池前途几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