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借贷服务会员 消费金融缘何走向“会员制” – 齐鲁财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推借贷服务会员 消费金融缘何走向“会员制”

 2023-06-30 11:02:56
字号: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优先审批、优先放款、提额机会……有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大力推广旗下会员服务。

借款领域会员制自2019年已经初露苗头,对借款人推出免审商品,购买商品后可以进行免审核现金借款,抑或是某些非持牌消费金融平台要求用户必须办理会员卡才可以提供借款撮合服务。

为何会员制会从非持牌领域蔓延至持牌领域?借贷领域的会员服务与其他领域的会员服务的逻辑是否相同?

多位消费金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利率下降成为趋势,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压力增大。非强制性的会员服务可以为消费金融公司带来一笔收入的同时,充当一种营销方式,但是对于购买了会员服务后带来的诸如提额等服务,仍需保持警惕,否则将带来不小的坏账风险。

实际效果有待市场检验

2009年7月,为解决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需求覆盖不足的问题,原银监会颁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4个城市开放消费金融试点至今已有10余年。

现如今,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服务普惠金融人群的消费金融公司推出会员制服务究竟有何考虑?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表示,会员卡是电商、外卖等消费平台普遍使用的一种促销方式,用户购买会员卡后,获得对应的权益,包括优惠券或者打折、返利等,以此来增加会员的黏性和消费欲望。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消费达到一定额度,购买会员卡是合算的,当然,购买与否的选择权在用户。对于平台来说,会员卡最重要的收益还是刺激了用户来平台更多地消费,提升了用户黏性。

“开展会员制说明消费金融公司正在从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着精细化用户运营转变,背后是行业竞争加剧和存量时代到来的倒逼。”博通分析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都会开发有自营的App,会员制有利于用户在App上停留更长时间,也是聚集用户、增加用户黏性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更好地和场景方绑定,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今年3月底,原银保监会非银部数据显示,经过13年的发展探索,全国已开业30家消费金融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截至2022年年末,行业资产总额8844.41亿元,负债总额7847.23亿元,所有者权益997.18亿元。

但是,会员制在借贷人群中的推广过程中,其效果和用户的接受程度仍有待检验。

今年6月,有用户对消费金融公司的提供会员服务进行投诉,表示平台乱收包括会员费在内的各种费用。记者在相关手机App中看到,当前其对每月原价50元的会员费进行了促销活动,连续包月收取40元会员费。

无独有偶,另一位用户也对平台提前还款需要收取会员费的情况表示了不理解,“客服告知我提前还款收取会员费,如果不开通将收取提前还款的手续费。”

相关消费金融公司向记者坦言,会员服务上线时间不长,且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捆绑销售,均系用户自主选择购买,“公司目前从未主动传播过会员的内容。”

事实上,关于金融借贷的会员服务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在利率披露更明确与不断下行的大潮下,公司的盈利压力也如影随形。

2021年央行发布公告,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在2018年,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互金整治办”)就曾下发过《关于提请对部分“现金贷”平台加强监管的函》,要求清理整顿贷款过程中搭售会员服务和商品等乱象。同年,互金整治办还下发了《关于防范变相“现金贷”业务风险的提示》,指出一些平台采用“贷款过程中搭售其他商品”的手段变相抬高利率。

有律师告诉记者,会员服务与能否获得借款强制挂钩,很可能会涉及变相抬高利率。

王蓬博也强调,如果不涉及强制性搭售会员服务,就不存在增加贷款成本问题,而是增值服务范畴。

但是前述律师提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平台只是建议用户选择购买会员,服务整体看起来并非强制而是自主选择,但是实际上,如果用户不购买(会员)就无法享受到一些服务。

坏账风险增加

除了政策风险,承诺会员福利中的提额机会也对风控提出了更高考验。

“通过率还是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风控规则为好,不然将坏账率提高后可能得不偿失。”王蓬博补充道。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本身并无太多消费场景,固定资源稀缺。会员制可以作为一种与信用卡等传统金融领域相区分的差异化服务。通过消费金融公司的营销体系更好地获客,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比如在用户购买会员服务后,可以刺激消费。

也有未开通此类服务的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向记者表达了担忧,“会员制存在鼓励用户超前消费的隐患,平台用户经常性地频繁借贷并不是一件好事。”

“消费金融平台的会员卡,如果逻辑上和消费平台的会员卡相似,那么个人认为在审慎的前提下,是可以尝试的。”于百程强调,但消费金融平台的会员卡应该符合几个前提,一是平台要给用户是否购买会员卡的自主选择权,会员卡不能成为是否向用户批准贷款的条件;二是平台的会员卡设计上,不能变相加重用户的贷款成本,不能设计套路,应以监管方倡导的降低用户贷款成本为目标,从而实现提升用户黏性的目的;三是在权益上,可以加强与消费平台的合作,通过会员卡促进生活、影视等消费来扩大营收,而在引导用户的借贷上要谨慎,不要成为刺激用户非理性借贷的工具。

王鹏也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的会员服务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整体而言,消费金融公司作为银行金融服务的补充,所面向的客群消费还款能力相较于银行优质客户弱。在客群本身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以会员服务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授信,从机构角度而言,其实增加了坏账风险。

王鹏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在推出会员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还可以尝试将会员服务门槛提高,比如仅仅针对有良好还款记录的老客户开放。

(编辑:何莎莎 校对:刘军)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